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综合 | 时政 | 经济 | 三农 | 民生 | 人物 | 媒体看嘉善 |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嘉善三农
叩开精品草莓大门的三次尝试
2012年09月17日 11:04:56  嘉善新闻网  
 

  说起草莓,江浙沪客商第一个想到的非干窑范泾草莓莫属,而说起范泾草莓的第一批种植户,屠连忠绝对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名带头人。这几天,范泾村的草莓种植户正忙着将育好的草莓秧苗移栽到大棚里,屠连忠也不例外。近日,在屠连忠的草莓大棚里,记者细细了解了范泾草莓的“前世今生”。

  一试:从番茄到草莓

  屠连忠今年56岁,是干窑镇范泾村的一名普通种植户。199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少之又少,草莓种植可以说基本无经验可循,已经种植了五六年番茄的屠连忠却突然决定“改行”种草莓。“我仔细想过,当时市场上草莓明显供不应求,销路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草莓比番茄更便于运输,效益一定比番茄好。”屠连忠说,尽管“保守”的妻子极力反对,认为每年种植4亩番茄6万多元的收入足够了,何必冒险涉足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但相信自己判断的他还是坚持试种了2亩地的“丰香”草莓。“草莓喜不喜水?”“施肥怎么施?”……对番茄习性了若指掌的屠连忠面对草莓却是个“门外汉”。怎么办?他一边向农技人员求教种植技术,一边在摸索中不断改进,渐渐摸准了“丰香”草莓的“脾气”:排水很重要,因此排水沟一定要开得深,至少50厘米;草莓的需水量比番茄少,尤其要注意保持根系不积水;冬天时大棚草莓要注意根据不同风向来通风,早晚都要注意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没想到第一年的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每亩收入达2万多元。”屠连忠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草莓采收期间,枫泾、枫南的客商纷纷赶来抢购,每公斤批发价最高达到16元,一般的也有12元。

  试种成功给了屠连忠莫大的鼓励,第二年,他扩大种植面积,又种植了3亩地的草莓,2009年起种植10亩地,平均亩产量都在2000公斤以上。

  屠连忠的种草莓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8月初,受连续高温阵雨天气影响,即将移栽到大棚的3万株“丰香”草莓秧苗全部感染了炭疽病,秆子发红,叶子上起芝麻状黑点,根茎陆续发霉。这可急坏了屠连忠,他赶紧四处打听,重新订购了3万株别人育好的秧苗补种上,总算没有对来年的采收造成影响,但前期病死的秧苗让他足足损失了6000元。

  看到屠连忠种植草莓效益好,村里其他农户也纷纷开始种草莓,2000年开始,草莓种植在范泾村大面积推广。面对初起步的农户,屠连忠从不保留自己的技术,只要有人问他就愿意教。“连忠,育苗时要注意些什么?”同村养鸭户许善新也开始种草莓,一窍不通的他上门向屠连忠求教,屠连忠不但将自己多年来的种植经验传授给许善新,还让许善新在自家田里育了1万多株苗,好让他更直观地边学边练。“连忠,这次的新药怎么用?”每次去建德买治病害的药,屠连忠总不忘去各家问问“有谁要同去吗”、“需要帮忙买些回来吗”。帮着买回了药,遇到农户不会用上门求助的,屠连忠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如何配比、如何使用,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

  在屠连忠等第一批种植户的影响和带动下,范泾村的草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范泾草莓在市场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响。2002年,范泾村被嘉善县人民政府授予“草莓专业村”称号。

  二试:从“丰香”到“红颊”

  “丰香”草莓带屠连忠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丰香”草莓需要种在营养钵中,5亩地3万只营养钵的人工成本非常大。“目前请一个工人做一天的费用约为60元,完成所有营养钵培育工作需要五六名工人连续做8天,仅人工成本就要近3000元,加上购买营养钵的费用,成本相对较高。”有鉴于此,2009年,屠连忠将目光投向了草莓新品种“红颊”。“比起‘丰香’,‘红颊’个大、口感好、产量高,而且不用营养钵,可以直接移栽到地里,但抗病能力却不如‘丰香’,容易受病害。”屠连忠说,当时村里尝试种“红颊”的人并不多,这次,他又选择了尝试。

  第一年,屠连忠试种了2000株“红颊”草莓,因为不清楚“红颊”的“性格”,导致秆子旺长,当年的坐果率只有65%。即便如此,这2000株“红颊”草莓苗也给屠连忠带来了2000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红颊”草莓市场反应很好,其香甜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屠连忠一边改进种植技术,一边逐年增加“红颊”草莓的种植面积,从第二年种植一亩地,到去年种植8亩“红颊”2亩“丰香”,今年,屠连忠的10亩草莓地里全部种上了“红颊”。据屠连忠介绍,如今“红颊”草莓平均亩产量达15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最高可达40元,每亩每年的收入达3万元。

  见“红颊”草莓效益不错,屠连忠想着带动其他种植户一起种植。去年,他租了辆车,带领其他种植户来到建德参观“红颊”草莓苗,并听取了“红颊”草莓的种植经验,回来后,范泾村的草莓种植户纷纷开始种植“红颊”草莓,今年范泾村“红颊”草莓种植面积已达70%。

  在种植户们的印象中,屠连忠待人总是乐呵呵的,唯一一次见他发火是因为草莓的质量问题。有一次,一名收购商在屠连忠面前嘀咕,说发现这次收购的草莓品质有所下降,有些种植户在里面混进了一些畸形果。“我们范泾草莓还在打品牌,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如果连质量都保证不了,我们还有什么底气出去推销我们的草莓。”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他发火,也是唯一一次。从那以后,范泾草莓种植户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优良的质量果然带领他们在市场上越战越响。

  三试:从独门独户到精品抱团

  在屠连忠等一批早期种植户的带领下,范泾村的草莓种植户日益增多,到2003年已达到30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三分之一。如何让零散的种植形成合力?如何扩大范泾草莓在市场上的知名度?2003年5月,范泾村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309户草莓种植户悉数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一方面通过严格按无公害要求组织生产,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开展技术培训,加强草莓质量监督、检测,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等方式保证草莓质量,一方面带领农户来到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开推介会,不断扩大范泾草莓的知名度。2003年,范泾草莓种植基地成功申报了“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草莓种植基地”,做到按标准生产,安全用药,对无公害草莓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产品投入市场采用统一纸箱分级包装,张贴商标,范泾牌草莓真正走向市场。如今,范泾草莓已获得“浙江省名品正牌农产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殊荣,经合作社统一精品包装的范泾草莓最高售价达每公斤50元以上。

  随着范泾草莓在江浙沪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在干窑镇政府的牵头下,2009年5月,总面积300亩的干窑镇草莓精品示范园正式建立,着力将范泾草莓做精做强。这一次,又是屠连忠带头搬进了园区。如今,园区内的道路、机埠、绿化等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改造,现有草莓种植户20户,大棚230只,全年平均总产量450吨,总产值450万元。“园区内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了草莓的品质,而种植户集中在一起,又使示范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上门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我的选择再一次被证实是正确的。”屠连忠说。

  如今,范泾村的草莓种植户更放开思路,发展了草莓采摘游,等草莓成熟后允许游客自己下田采摘,这种现摘现卖的销售方式非常符合都市人的口味,大受游客追捧,在扩大范泾草莓知名度的同时,种植户们也能从中获利。

  记者从县农经局了解到,目前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近4000亩,其中干窑镇有1700亩,仅范泾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就达1480亩。

  记者感言:勇于尝试是屠连忠成功的秘诀,抓品牌更重品质是范泾草莓成功的法宝。相信在屠连忠等产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范泾草莓的明天会更好!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作者 记者张怡炜文/摄  编辑 王怡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进入论坛]  [好友分享]  [打印文章]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新闻排行  
我县招商引资交出满意答卷
大连一海湾出现蒸汽雾宛如仙境
中国民族第一区:老旧城区换新颜
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公平正义
伊研发新软件监控民众上西方社交网
9-10日全省将迎较明显雨(雪)天气
浙江多地迎来2013年第一场雪
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船上人家的“蜗居”生活
新闻特写:一次艰难的取票之旅
 
图片新闻   
百合花花香却不吃香
桥梁刷白美化
童画乐园学绘画 娃娃画啥自己挑
省农博会上,嘉善农产品战果几何?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