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浙江微博 民论坛 心志愿者 善广电 善数字报
新闻检索
 首  页   |   嘉善新闻   |   观天下  |  在线访谈  |  网  视  |  民生信息  |  专  题  |  活  动  |  图  吧
市民论坛  |  爱心志愿者  |   商  务  |  金融频道  |  微嘉善  |  热点话题  |  人  文  |  广  电  |  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向本网投稿   《嘉兴日报》嘉善版新闻热线:84311000 13758090000   嘉善电视台新闻热线:84211999
   频道首页 | 综合 | 时政 | 经济 | 三农 | 民生 | 人物 | 媒体看嘉善 |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嘉善新闻网 > 嘉善新闻 > 人物
王志康:新时期农村带头人的模范
2012年09月24日 09:35:45  嘉善新闻网  
 
  

  西塘镇星建村位于镇西北面,拥有常住人口1900余人,耕地面积约3000亩。地势低,不适宜种植旱地作物,在这里,极目望去,田间只有大片的水稻,是我县典型的“纯水稻”专业种植村,每年全村依靠种植水稻获得效益约为450万元。而这一切,得益于该村党支部书记兼嘉善县农星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志康这十余年来的带头示范。

  近日,当记者来到星建村时,王志康正在田间观察超级稻的生长情况。饱满的谷穗,绿色的稻叶,仿佛在向人们昭示即将到来的丰收。谈起水稻,王志康说,这些年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想法也一直在变,从当初单纯地想做好水稻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到后来想要发展规模化生产,再到现在想要做好特色水稻,始终在不断探索水稻产业新发展。

  在农村一线,繁育推广水稻高产精品

  1983年分田到户,年仅18岁的王志康就承担起了一家12亩的种田重担(1965年3月出生)。除了种植水稻外,他还开辟了几亩地,种植番茄、西瓜、食用菌。这在村里许多人看来,是份苦活。但王志康乐在其中,他说:“我就是喜欢弄这些。”遇到种植上的难题,他会去买各种农技指导手册。那时,一本书几角钱,相当于两三天的饭钱。但他宁愿省吃俭用,也要攒钱买书。几年间,他购买阅读了100余册书。此外,他还经常登门向当时的下甸庙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请教难题,常来常往间,农技站的人对这个踏实好学的农村青年有了深刻印象。很快,机会来了,王志康被农技站聘用,实现了从一名农村青年到一名农技人员的第一次“变身”。上任后,王志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当时的嘉兴农科所联系,创办了水稻良种繁育场。在那里,他向本县及周边地区农户推广了一个个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

  2000年,王志康引进试种了“嘉花1号”水稻,实现了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的目标。而当时,村民和种粮大户普遍种植的是“丙9117”水稻,平均亩产约500公斤。这多出的100公斤产量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王志康说,这相当于每亩地可多出200元收益。而且,由于“嘉花1号”优质的抗病性,农药使用量减少,每亩约可节省成本50元。再加上,“嘉花1号”水稻属于矮秆,茎秆粗壮,成熟期高约90厘米,比“丙9117”水稻足足短了20厘米,具有很强的抗倒伏性。在当时,水稻倒伏情况在农村极为普遍,一旦倒伏,亩产损失都要在30%~40%。

  好事传千里,邻村的种粮大户包有根得知这件事后,立即找到王志康。他对王志康说:“能不能帮我也弄些‘嘉花1号’稻种?”王志康欣然同意,他说:“成立水稻良种繁育场的目的就是要推广水稻良种。”由于“嘉花1号”水稻的栽培与常规稻的栽培方法有所不同,王志康在水稻的播种、插秧、施肥、施药期间,几乎每天都会到包有根的田间进行指导。此外,他还组织村民和种粮大户到自己的试验田参观,实现良种推广率达到100%。

  受新政促动,他带领农户发展规模农业

  2002年,随着中央对农业大刀阔斧的减负,“三提五统”取消了,2006年,农业税也取消了。这些新政变化对王志康来说无疑是莫大鼓舞,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发展水稻产业的又一新思考。

  王志康告诉记者,在减负前,每年每亩地国家要征24元农业税,村一级要征收120元的“三提五统”费。以2002年的米价为例,价格1元/公斤,按亩产400公斤计算,一亩地收入是400元,其中近40%要上缴,这打击了村民的积极性,除种植一两亩口粮田外,村民们有些搞起了养殖,有些到企业上班,致使大量农田被抛荒。王志康想,如能把这些抛荒的土地收集起来,开展规模化经营,效果会如何?

  说干就干,王志康开始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将抛荒的土地重新开垦,种植水稻。村民邵留欣原本养殖牛蛙,家中的12亩田也抛荒了。王志康找到他:“农业减负了,你有没有兴趣重新种植水稻?”“可是产量老上不去,我还是有顾虑的。”“产量的事情你放心,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就这样,在王志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和种粮大户恢复了信心,一片片曾经荒废的农田重新焕发了生机。

  2008年,在王志康的努力下,成立了嘉善县农星植保专业合作社,共有50户农户参加。说起合作社,王志康说,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植保,更多的是他和农户们抱团发展的“大本营”。每年,合作社都会负责全村2600亩水稻的统防统治,效益明显,每亩可节省成本约50元,并增加了近20%的产量,这“一下一上”间,农户们的效益倍增。此外,社员们还通过合作社,将水稻产品统一包装、销售,提升了附加值。2009年,合作社被评为市标准化专业合作社。在这近十年时间内,王志康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变身”,先后在村中担任村支委委员、副书记,2005年,荣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更加以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先,不断盘活村级经济,使村集体资金从2005年的27万元跃升到目前的102万元。

  为发展特色稻业,他甘做村民“马前卒”

  在最近的三四年间,王志康对星建村的水稻产业又开始了第三轮的探索。他琢磨着,光靠提高产量来提高农民收益,毕竟有限,是否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新奇、有特色的水稻新品来发展特色稻业、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很快付诸行动。2008年,他带领村里的种粮大户,在全村推广种植了560亩精品大米——“西塘软香粒”,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1年,王志康按县农经局的统一种植标准,在村里试种了15亩“甬优12号”超级稻。11月收获时,亩产破800公斤,创造了我县有史以来亩产的最高纪录,这在全省也是走在前列的,让所有的水稻种植户欢欣鼓舞。从此,王志康又多了一个新“名号”,村民身边的“袁隆平”。

  在超级稻试种成功不久后,同年,王志康又率先在村里引进了血糯、黑米,各试种5亩。王志康说:“血糯和黑米营养价值较高,应该会有销路。”果然,上市后订单不断,很受市场欢迎。经过包装后,大部分销往饭店、超市、各单位食堂等,效益提高了20%。今年,他又扩大了种植规模,将黑米扩大到40亩。不少农户在看到他的特色效益后,也摩拳擦掌,准备种植。在星建村村委会附近的省级粮食功能区,记者看到了成片的血糯,略带红棕色的稻穗与绿色的稻叶交相辉映,看着让人心旷神怡。还有超级稻,比起常规水稻,饱满的稻穗喷薄欲出,稻穗量至少多出2/3,植株高度也高出1/3,让人看着就对“超级”两字有了直观了解。再有就是一处铺满白色纱帐的钢管大棚,里面种了什么,从外面根本看不清楚,让人十分好奇。“这里面种的也是水稻,纱帐是防虫网。”原来,这是王志康为了种植有机大米而采取的新式方法,用网将水稻与病虫害人为隔断,这样一来,无需施打农药,水稻也可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有机大米在市面上的价格较高,利润也自然比常规稻翻了好几番。不过,王志康并不满足于此,下一步,他还打算引进“粘香”水稻,顾名思义,这种稻米的口感有黏性,米香味浓厚,受市场青睐。

  目前,我县共有水稻26万余亩,其中一部分是粮食功能区和高产示范基地。而星建村作为一个“纯水稻”专业种植村,既拥有省级粮食功能区,又是农业部指定的一个高产示范基地。

  近年来,王志康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优秀种粮大户”,中共嘉兴市委、市人民政府“十佳农村实用人才”称号,被中共嘉善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嘉兴市人民政府授予嘉兴市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4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来源 《嘉兴日报》嘉善版  作者 见习记者 郁丽芳  编辑 董玲珠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进入论坛]  [好友分享]  [打印文章]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新闻排行  
我县招商引资交出满意答卷
大连一海湾出现蒸汽雾宛如仙境
中国民族第一区:老旧城区换新颜
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公平正义
伊研发新软件监控民众上西方社交网
9-10日全省将迎较明显雨(雪)天气
浙江多地迎来2013年第一场雪
毫不动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船上人家的“蜗居”生活
新闻特写:一次艰难的取票之旅
 
图片新闻   
百合花花香却不吃香
桥梁刷白美化
童画乐园学绘画 娃娃画啥自己挑
省农博会上,嘉善农产品战果几何?
中共嘉善县委宣传部主管 嘉善县广播电视台 嘉善县新闻信息中心联办
浙新办[2010]1号 浙ICP备09024527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  
视听许可证号:1105110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30198 | 广告经营许可号:3300008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