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名片】退休前,他是西塘农机厂的技术先进,更是农民的好兄弟,谁家的农机坏了,他即便熬夜也会帮忙修好;退休后,他学了一门修理煤气灶、水龙头、座便器的手艺,坚持20年免费帮有需要的群众修理。他叫冯连奎,今年80岁,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冯师傅。
【善光闪亮】冯连奎,工人出身,后被选拔为干部,退休前是县工商联副主任。60岁退休那年,突然从繁忙的工作中空闲下来,闲不住的冯连奎寻思着找点事来做。“经常听邻居、朋友抱怨家里的煤气灶、水龙头、座便器坏了找不到人修,我就去学了怎么修,既给别人提供了便利,自己的退休生活也丰富多了。”因为有修理农机的基础,冯连奎学得挺快,不久就从门外汉成了熟练工。20年来,经他手修好的煤气灶不下千个,而他有个原则,除了代买零配件收的成本费,其余费用一概不收,也不拿礼物。
5年前的年三十一早,冯连奎所住的解放四村小区保洁员章师傅找到他,支支吾吾地提出想让他帮忙修煤气灶的请求。“我听人说起过冯师傅的善行,也在小区里碰到过他好多次,但我们彼此并不认识,要不是今晚年三十,煤气灶坏了烧不成年夜饭,我也不好意思向冯师傅开这个口。”章师傅说,没想到冯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当即就带上工具,坐上他的清洁车去他家。“那是一间很简陋的小屋,而且我那时才知道,章师傅一个人在嘉善打工。”冯连奎当即拿出工具,拆开那台旧式煤气灶,清洗干净又换了零件。当再次打开煤气灶时,火苗腾地蹿起,章师傅一脸感激,非要付钱。冯连奎连连摆手说:“不用,你来嘉善打工不容易,祝你春节快乐!”
这就是冯连奎,不管帮助的对象职位高低、路途远近,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主动上门。帮助的人多了,知道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求助电话不断,而冯连奎骑着他的自行车,去过里泽、范泾、西塘集镇帮人维修,最远甚至骑到过下甸庙。
近年来,由于岁数大了腿脚不便,冯连奎外出修理得少了,但只要有人叫,他从来不会拒绝。就在今年8月16日,冯连奎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以前叫他帮忙修过煤气灶的老师傅家的煤气灶又坏了,找了好几个维修师傅都修不好,只好又来找冯连奎。当时,冯连奎的老伴刚刚过世4天,还没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的他婉拒了对方,说过几天再去。“当晚我躺在床上想了又想,总觉得这样拒绝人家不好,第二天我还是去了他家。”看到冯连奎的到来,对方又惊讶又难为情。在冯连奎的一番折腾下,煤气灶修好了。知道冯连奎不肯收钱,对方非要塞一箱牛奶给他,但还是被他拒绝了。
冯连奎认为,和谐社会正是由一个个和谐的个人组成的,因此,他的目标是用自己的言行带动更多人向善、行善。平时,冯连奎总是主动擦拭楼下的扶梯和凉亭,减轻保洁员的负担;公交车上,不管是给他让座还是给别的老人让座,冯连奎总不忘说声“谢谢”,临下车前还会向司机说声“谢谢”;出门在外,看到有乱扔垃圾的人,他总是乐呵呵地上前帮忙捡起,对方总是羞愧得说不出话……有一次,冯连奎在杜鹃小区看到一个阿姨抱着小孩在凉亭里整理小白菜,临走时拿出塑料袋把整理的垃圾装袋带走。冯连奎上前对这位阿姨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阿姨却说:“我认识你,我这是在向你学习。”
“一个人一时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这是认识冯连奎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也是冯连奎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的。他说,他做的都是小事,也是正确的事,如果在他的感染下,每个人都能这样做,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