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系列评选颁奖典礼上,我县荣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称号,同时,姚庄黄桃获得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旅游地理标志产品。这一荣誉为我县打造城郊型县域“慢旅游”提供了一次机遇。
在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西塘古镇景区凭借其背靠大上海、地处长三角的优良区位优势,从大都市拉客源,到大都市打品牌,使古镇景区发展迈出“快节奏”的步伐,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快速发展成为中外闻名的江南水乡特色古镇。2008年以来,古镇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门票收入以每年1000万元一个台阶向上跨越。与此同时,古镇景区和大都市的交通接驳能力也与日俱增,仅今年就增开西塘往返杭州、宁波、苏州三地直达班车每天20班次,目前已输送旅客8500多人次。
据了解,本次“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评估标准围绕生态保护、地方特色、社会和谐等关键词展开,既关注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山水美景与民居建筑风貌等“硬环境”,又十分注重民俗文化风情、特色旅游产品和饮食文化、淳朴诚信的民风等“软指标”。在旅游峰会上,专家们认为,融入都市“快节奏”并非单纯地走向大都市,同时还肩负着如何传承保护好嘉善特色生活生产习俗,并将之融入旅游文化的使命。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教授今年9月在西塘采风时说:“唯美的地方就是用来拍摄的,而用来休闲的地方一定是平民化的。”平民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铸造“慢生活”旅游名城的一大有利因素。在近年来我县快速兴起的旅游景点中,大云碧云花园、姚庄浙北桃花岛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都是和农民生活生产所息息相关的,适宜游客放下工作的担子真正享受农村生活,感受城郊型县域的魅力。姚庄黄桃本次获得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旅游地理标志产品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据不完全统计,姚庄镇浙北桃花岛每年在黄桃成熟期间吸引的游客数量在10万人以上,游客中的90%是冲着体验黄桃采摘游而来的,另外10%则是纯粹的摄影爱好者。
在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峰会暨首届“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系列评选颁奖典礼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慢生活若要真正成为长三角的共识,其最佳切入口当属旅游领域,即打造“慢旅游”。而我县依托都市“快节奏”平台,发挥水乡“慢生活”特质的旅游发展模式也为今后“慢旅游”建设提供了有效依托。
另外,在沪杭高铁、省际公交等交通方式的开通在推动我县旅游业走上高速时代的同时,也直接催生了嘉善“白领游”的兴起。周五一下班通过高铁、省际公交、自驾游等方式来善过夜,好好享受周末休闲生活的旅游模式,成为上海、江苏等地白领的首选。这种旅游模式改变了以往走马观花的一日游形式,也具备了“慢旅游”发展的潜质。记者从县旅游部门获悉,今后我县还将探索将慢生活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开发等结合起来的新路径,使嘉善城郊型县域特质转变为“慢旅游”建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