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愿“祭奠”母亲
“这些年,一到下雨打雷,就担心她在外很冷,没有避雨的地方,很可怜。”吴瑞金一边擦泪一边说。
“有段时间,我们对妈妈都有些淡忘了。”吴健权说,但每逢过节和刮风下雨,都会记挂起她,不知她过得怎样。吴健权回忆说,母亲爱旅游。年轻时,开朗的陈爱英还常常参与村里筹办嫁娶喜事。“但自患上精神病以后,常常自言自语的她改变很多。为提神,她的烟瘾变大了,每天多时两包烟都不够。”
家里在2007年就把陈爱英的户口给注销了,还为她办了死亡证。但家人一直不肯在清明节时“祭奠”陈爱英。在他们的心里,年过六旬的陈爱英只是在一个并不知道的地方生活。直到吴润南去世时,吴瑞金他们为了让父亲能“有个伴”,才在父亲的墓旁竖了陈爱英的墓碑,刻了陈爱英的名字,想把二老合葬在一起。
九年等待换来欣喜
陈爱英终于要回家了。12月19日下午三时许,吴健权从堂弟那里听说,出走3400多个日夜的母亲陈爱英已有下落,发现她的地点远在湖南湘潭。一小时后,吴健权看到了民政部门转发来的母亲半身近照。照片上,65岁的陈爱英鬓发斑白,穿一件大红色棉衣,仿佛正在凝神打望。“妈妈看起来比离家时胖了。”
听到母亲还活着后,吴健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墓地把墓碑上陈爱英的名字抹掉。从收到喜讯开始,以装修为业的吴健权不再“泡”在工地的生意上。用他的话来说,母亲回来是大事情,挣多少钱都不再重要了。吴瑞金和弟媳李海凤则忙着为陈爱英整理房间,置办家什衣物。“从棉衣、坎肩到拖鞋,都是新的。”李海凤说。
今天下午,他们一家就要见到9年多未见的老人。吴瑞金说:“到现在我都还像做梦一样,见到妈妈,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9年后的惊喜:
两地牵线
老人今返家
烟瘾成了寻找陈爱英亲人的突破口。在一包烟的“诱导”下,老人很利索地写出了地址和丈夫、儿子的名字。
志愿者的意外发现
陈爱英究竟是如何在千里之外被发现的?
昨日,湖南湘潭当地的义工协会志愿者胡劲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中秋节前几天,协会举办为流浪人员送温暖、送热食活动,在湘潭农贸市场旁一个银行屋檐底下发现了蜷缩一团的陈爱英,“是9月8日发现的,她用破衣服和床单裹住自己,身上有些泥土,但没有异味。”
胡劲松从陈爱英所在的农贸市场卖菜大姐处了解到,陈爱英每天都在外面走动,有时捡捡破烂,有时接受一些施舍,晚上就回到农贸市场旁银行屋檐下睡觉。胡劲松给她送了衣服,并尝试跟她聊天,不过遭到拒绝。胡劲松说,陈爱英对外人有戒备心理,志愿者给她连续送了五六天饭后,她才开始跟志愿者说话。
胡劲松等志愿者跟陈爱英接触几次后发现,陈虽然偶尔有点神志不清,但多数时间里都还算正常,而且她喜欢讲话。她在流浪过程中带着针线包,经常绣花、绣字,她随身携带的包上就绣着自己的名字。据胡劲松介绍,陈爱英的字也写得很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