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闻网5月28日讯 日前,记者在干窑镇范东村看到,成片的水稻田郁郁葱葱,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老陆正在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据了解,这些水稻田是该合作社从村民手上流转而来的,面积约有500亩。“去年流转了150亩,今年350亩。流转后,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不,今年又新购置了两台插秧机。”老陆介绍说。
范东村是纯农业村,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水稻为生。2011年,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社员们萌生了将土地整合起来规模化种植的想法。经过一番权衡,合作社向农户开出了每亩800元租金流转土地的条件。“一开始农户的思想并不统一,有些愿意流转土地,有些则不愿意。”老陆说,很多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最大原因,还是不相信农田流转出去,自己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坐等收钱这样“天下掉馅饼”的好事。“为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村干部多次上门,租地的事情才得以落实。”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范东村党总支书记任其荣记忆犹新。
土地的有序流转,不仅给当地合作社搭建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也使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组合,土地潜能充分释放。“土地租给合作社后,不仅每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为合作社打工还可以挣到另一笔不小的收入。”如今已成为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长期雇工的农户沈保金说,对这个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就业途径很满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的3亩农田租给了合作社,一年的流转租金有2400元;他在合作社打工,一年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这样一来,我一个人全年的收入就有7000多元,以前我和老伴两人种田的年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沈保金说。
据悉,干窑镇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截至去年10月底,该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为9356亩。今年,干窑镇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平台规范化建设,力争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5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55%以上。
记者感言近年来,“土地流转”逐渐成为热门词汇。农村土地流转后,流转土地的农用属性不会改变,但经承包户或者合作社流转后,会引进一些先进农业技术,对当地农民耕作会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地农民也可直接或间接受惠。我们期待更多的农村土地流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