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闻网7月26日讯 种植晚稻还能不能赚大钱?近些年,怀揣着致富梦和对晚稻种植收益的怀疑,我县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晚稻田,转而种植经济作物或干脆到工厂打工。西塘镇星建村同样面临着本地青壮年晚稻种植户稀缺的困境,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康一心想留住晚稻种植户的致富梦,他说:“大家会明白,依靠农业现代化,晚稻种植一样能赚钱!”
说起星建村的晚稻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超级稻高产示范方,二是晚粳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以种植“甬优12号”为主的高产示范方2011年亩产突破800公斤,2012年亩产突破850公斤,今年亩产将力争突破900公斤。而晚粳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则是星建村和嘉兴市农科院20多年合作的结晶,目前面积已达500亩,年提供商品良种约20万公斤。该基地是目前我省唯一的晚粳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王志康认为,晚稻种植户实现致富梦,提高亩产仍是首要途径,而超级稻种植和良种繁育是晚稻种植现代化的根基。自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粮食功能区以来,星建村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投入了500多万元,王志康说,唯有强基固本才能更好推动晚稻种植现代化。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星建村今年在500亩晚稻田内试点开展了全程机械化操作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全自动化流程,连最花费人力的统防统治也能用机械代替。据王志康介绍,500亩田进行统防统治少说要二三十人,但使用专业喷洒车,仅需5人。他说,这一尝试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问题,同时他也希望用现代化机械让新生代农民看到,其实晚稻种植也可以简便、轻快。王志康希望未来能够将全程机械化铺开到全村。
当然,要实现晚稻种植户的致富梦仅凭高产值、自动化流程并不全面,如何走现代品牌营销路径也是一件大事。在星建村有500亩的精品稻米示范区,这里出产的血糯、黑米、香米去年一年总销售额达到了60万元。“好是好,但这个更好。”王志康向记者展示了他精心配比的西塘牌“软香粒”大米,该品牌产品是普通大米参杂了香米等精品稻米所形成的混合型大米,具备色、香、味、软度俱全的优点。
早在2009年,王志康就想着把星建村本地大米推销出去,但我国消费者对大米味道、软硬度等喜好不一,“众口难调”,要让普通大米卖出好价钱自然需要一番功夫。在2009年到2012年间,王志康一直在琢磨“软香粒”这种混合大米的配比问题,在多次尝试多次失败之后,他最终发现了混合米的合理配比数。目前,虽然“软香粒”大米市场推广尚未全面展开,但嘉兴、上海等地客户已专程到星建村采购,王志康希望今年能够在长三角地区让更多消费者喜欢上这种奇特的混合大米。
王志康的坚守也有回报,他在2008年成立的嘉善县农星植保专业合作社原本只有社员21人、涉及面积1700亩,但如今这个合作社已跨村吸纳社员,社员总数已达71人、涉及面积6035亩。随着“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的推进,上级有关部门也正在星建村规划建设水稻产业发展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内容小到机耕路铺设,大到集中育秧房建设。王志康说,这些项目一旦落地,晚稻种植现代化还可以多一条出路——水稻观光,这是发达国家特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